技術員聯(lián)盟提供win764位系統(tǒng)下載,win10,win7,xp,裝機純凈版,64位旗艦版,綠色軟件,免費軟件下載基地!

當前位置:主頁 > 教程 > 電腦常識 >

什么是AAC格式

來源:技術員聯(lián)盟┆發(fā)布時間:2018-07-15 12:21┆點擊:

  AAC(Advanced Audio Coding),中文稱為“高級音頻編碼”,出現(xiàn)于1997年,基于 MPEG-2的音頻編碼技術。由Fraunhofer IIS、杜比實驗室、AT&T、Sony(索尼)等公司共同開發(fā),目的是取代MP3格式。2000年,MPEG-4標準出現(xiàn)后,AAC 重新集成了其特性,加入了SBR技術和PS技術,為了區(qū)別于傳統(tǒng)的 MPEG-2 AAC 又稱為 MPEG-4 AAC。

  Advanced Audio Coding。一種專為聲音數據設計的文件壓縮格式,與Mp3不同,它采用了全新的算法進行編碼,更加高效,具有更高的“性價比”。利用AAC格式,可使人感覺聲音質量沒有明顯降低

  的前提下,更加小巧。AAC格式可以用蘋果iTunes轉換或千千靜聽(六組件)

  蘋果ipod、諾基亞手機和Sony隨身聽也支持AAC格式的音頻文件。

  優(yōu)點:相對于mp3等有損格式,AAC格式的音質更佳,文件更小。

  不足:AAC屬于有損壓縮的格式,與時下流行的APE、FLAC等無損格式相比音質存在“本質上”的差距。加之,目前傳輸速度更快的USB3.0和16G以上大容量MP3正在加速普及,也使得AAC頭上“小巧”的光環(huán)不復存在了。

  前景:以發(fā)展的眼光來看,正如“高清”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一樣,“無損”必定是未來音樂格式的絕對主流。AAC這種“有損”格式的前景不容樂觀。

  從MP3到AAC

  早在1987年,F(xiàn)raunhofer IIS就開始了“EUREKA project EU147,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(DAB)”的研發(fā),而這就是MP3的前身。通過和Dieter Seitzer教授的合作,他們開發(fā)出了著名的ISO-MPEG Audio Layer-3壓縮算法。1993年這個算法被整合到MPEG-1標準中,從此MP3被投入使用。1996年底Fraunhofer IIS在美國獲得MP3的專利,并在1998年對外聲明將收取MP

  3的專利使用費。而從1999年初開始,MP3格式廣泛流行起來。特別是出現(xiàn)了很多免費提供MP3的音樂網站,MP3隨身聽也像洪水般涌進市場,種種因素促使MP3成為了極其主流的音頻格式。盡管之后有VQF、WMA等挑戰(zhàn)者,但MP3牢固的根基使它至今仍穩(wěn)穩(wěn)地坐在老大的位置上。

  但是音頻格式就像電腦軟硬件一樣,終歸要更新?lián)Q代的,像磁帶不是被CD淘汰了嗎?而CD也將要被DVD-Audio所代替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MP3越來越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了,比如壓縮率落后于Ogg、WMA、VQF等格式,音質也不夠理想(尤其是低碼率下),僅有兩個聲道……于是Fraunhofer IIS與AT&T、索尼、杜比、諾基亞等公司展開合作,共同開發(fā)出了被譽為“21世紀的數據壓縮方式”的Advanced Audio Coding(簡稱AAC)音頻格式,以取代MP3的位置。其實AAC的算法在1997年就完成了,當時被稱為MPEG-2 AAC,因為還是把它作為MPEG-2(MP2)標準的延伸。但是隨著MPEG-4(MP4)音頻標準在2000年成型,MPEG-2 AAC也被作為它的編碼技術核心,同時追加了一些新的編碼特性,所以我們又叫MPEG-4 AAC(M4A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