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rwin 是由蘋果電腦于2000年所釋出的一個開放原始碼操作系統(tǒng)。Darwin 是MacOSX 操作環(huán)境的操作系統(tǒng)成份。蘋果電腦于2000年把Darwin 釋出給開放原始碼社群。現(xiàn)在的Darwin皆可以在蘋果電腦的PowerPC 架構和X86 架構下執(zhí)行,而后者的架構只有有限的驅動程序支援。
簡介
Darwin 是一種Unix-like 操作系統(tǒng),整合數(shù)種的技術,包含開放原始碼的XNU 核心,一種以微核心為基礎的核心架構來實作Mach kernel。操作系統(tǒng)的服務和userland 工具是以4.4 BSD (柏克萊軟件套件的UNIX),特別是 FreeBSD 和NetBSD) 為基礎類似其他Unix-like 操作系統(tǒng)Darwin 也有對稱多處理器的優(yōu)點,高效能的網絡設施和支援多種整合的檔案系統(tǒng)。
通常來說,大多數(shù)的計算機制造商都把自己的操作系統(tǒng)(以及大多數(shù)的應用程序)看作是私人擁有不會公開的。將源代碼想外界開發(fā)人員免費提供是為了鼓勵所有的開發(fā)人員都來修正其中的問題,對其進行改善。在Darwin之外,OS X還包括了自己的用戶接口所有權,以及其他一些沒有提供開源的特性。
競爭優(yōu)勢
整合Mach microkernel 到XNU 核心的好處是可攜性,或者是在不同形式的系統(tǒng)使用軟件的能力。舉例來說,一個操作系統(tǒng)核心整合了Mach microkernel ,能夠提供多種不同 CPU 架構的二進制格式到一個單一的檔案 (例如 x86 和 PowerPC),這是因為它使用了Mach-O 的二進制格式。Mach 整合的缺點則是增加了操作系統(tǒng)核心 - kernel - 的復雜度。在過去的microkernel 實作上,這種復雜度有時候會導致很難分離kernel 效能的問題。因此,采用Mach microkernel 會伴隨風險,但它有潛在的好處是廣泛的可攜性。以Darwin 可攜性的具體例子來說,在2005年6月,蘋果電腦宣布它會于2006年 在 Mac 電腦上開始采用 ntel 處理器。
品牌標志
Darwin 的開發(fā)者在 2000年 決定采用一個吉祥物,選擇了鴨嘴獸 Hexley 而不是它的競爭對手,像是一只Aqua Darwin fish、Clarus、和一只海怪。蘋果電腦也沒有把 Hexley 認可為 Darwin 的一個標志。